“愚公移山 勇挑重担”——记种子病理与杀菌剂药理实验室济源文化之旅
发布日期:2017-06-26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“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,本在冀州之南,河阳之北。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”。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。2017年6月22日,在张善翔总经理的陪同下,种子病理与杀菌剂药理实验室全体前往王屋山风景区感受“愚公移山”精神。

王屋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,东依太行,西接中条,北连太岳,南临黄河,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,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,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。一谓“山中有洞,深不可入,洞中如王者之宫,故名曰王屋也”。一谓“山有三重,其状如屋,故名”。王屋山绝顶海拔1715.7米,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,名曰"天坛"。

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故事因而家喻户晓。同时,王屋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、国家AAAA级风景区,于2006年申请为世界地质公园,森林覆盖率达98%以上,珍稀动物繁多,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。这里是登山健身的好地方。千百年来,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采药炼丹,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;它优美的自然景观,吸引了众多的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皆游览于此,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。诗仙李白有“愿随夫子天坛上,闲与仙人扫落花。”大诗人白居易也盛赞“济源山水好”。


道境广场位于山门沟,是阳台宫的山门所在地,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朝拜天坛山、阳台宫、紫微宫的必经之路。规模浩大的道境广场可以分为两部分,中间是道文化展示区,两边是道文化体验区。规划占地达1000亩,整体建筑按“天上北斗星(天中),地上北斗坪(地中)”来布局。它的建设既是王屋山内涵的延续,又是王屋山文化的起点。挺拔的朝元仙仗柱,王屋山地标性建筑——花岗岩石牌坊,内容丰富的道文化长廊,气势恢宏的献殿……一座座高大华丽、古色古香的建筑坐落在王屋山脚下,述说王屋山道家文化历史。

银杏树又名白果树,为高大落叶乔木,寿龄可达数千年,是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,有“活化石”之称,是我国特有种。果实称为白果,医食俱佳;根、叶、皮也含多种药物成分。王屋山这株大银杏树,相传为西汉时所植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树干为9米有余,高45米,树冠覆盖面积1亩多,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。银杏树旁的“不老泉”,是地下水溢出地面的一个露头点,是下降泉。因流量四季基本稳定,千年不涸而得名。购买水族,畜养于池,禁止捕杀,其池称“放生池”,道境广场的放生池中矗立了象征着富贵的祥瑞三脚金蟾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攀登王屋山,高峨险峻,亲临其境,才更能体会“愚公”的伟大。 年已九十,耄耋之年的愚公,做出“移山”的决定,实是令人叹服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什么事情,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永远不晚。社会中不缺智叟这类聪明人,当其说出“甚矣,汝之不惠”,希望总有愚公们默默坚持,知道目标在哪里,就算路途曲折蜿蜒,也总会有到达的远方。

愚公移山的故事,家喻户晓;愚公移山的精神,历久弥新。毛主席推崇愚公移山,不光是看重其在人类进化和人生观方面的启迪,更多地是往现实奋斗方面去引申,说到底,是提倡一种干到底的精神,即面对困难无所畏惧、勇往直前、义无反顾、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大无畏精神。这种精神,反映了毛主席作为革命家的鲜明性格,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土壤里长出的一种珍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,提出了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路径。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,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伟大事业,面临的风险挑战很多。

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,肩负着祖国农业技术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的任务,这需要我们弘扬愚公移山精神,勇挑重担、敢于担当;需要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,真抓实干、埋头苦干;需要我们秉持一步一个脚印、稳扎稳打向前走,努力做出无愧于历史、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业绩,才不愧于“解民生之多艰,育天下之英才”。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本页】